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辉煌50年]"末班车"跑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CCTV.com  2008年12月19日 09:4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专题:广西50周年大庆

  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19日电(记者梁思奇)在刚结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上,人们欣赏了一台带着浓浓海味的舞剧《碧海丝路》,来自北海市的这台大型舞剧,再现了2000多年前从北部湾通往西亚和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北海市辖下的合浦县就是这条中国最早的对外海上贸易航线的始发港之一。1984年,位于北部湾畔的县级小市北海升级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北海人讲述自己的开放历程时,往往使用"跻身"、"搭上末班车"这样的字眼。

  一组数字显示:开放前的1983年,北海市GDP仅4.79亿元,财政收入0.46亿元,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元,对外贸易只有少量土特产,而城市建成面积仅9.4平方公里,"总量小,底子薄、基础差"的状况,甚至比不上广西一些内陆县。

  时光流逝。2007年,北海市GDP246.58亿元,财政收入33亿元,工业总产值290.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4元,分别是入列开放城市前一年的51.5倍,71.7倍,95倍和23倍,建成区扩大到40平方公里,成为北部湾沿海惟一拥有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跨国海上客运航线立体交通网络的城市。北海市的生态环境名声在外,并形成了广西"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银滩"的旅游格局。

  思想解放是北海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到北海,不能不提到1992年-1993年的"北海热"。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北海市在一无资金、二缺国家安排项目的情况下,从土地着手,以成片开发方式将土地推向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拉开了大开发、大开展的架势。正是这一阶段狂飙突进的发展,北海由昔日的"小县城"变身现代化的沿海城市。

  同时,"北海热"也造成了一些遗留问题。由于法规不完善,各方面准备不足,导致了房地产业的"一枝独秀",出现了诸如"烂尾楼"、闲置土地等经济泡沫现象。但荦荦大端,"北海热"带来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一位曾参与当年大开发的人士这样评价:北海市在既无法规可循、又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将土地毅然推向市场,变政府主导为多元开发,使土地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具体探索,"外国人震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从‘深圳速度‘到‘北海热‘,无非两点,一是思想解放,二是市场机制的导入。北海市‘引鸟筑巢‘的土地开发模式,无论功过是非,对认识土地价值,促进土地法规完善,从历史角度看都是一种贡献。"

  解放思想既要勇于探索,也要勇于否定。在"房地产热"过后,北海市在城市建设上,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美",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同时坚定不移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旅游、高新技术、海洋和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以产业协调发展促进遗留问题解决。如今,曾随处可见的"烂尾楼"已了无踪迹;旅游业发展迅速,2007年接待了606.08万国内外游客;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今年1-10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2.49亿元,占广西全行业的70%;北海还依托资源优势,成为广西最大的水产品和热带果汁加工出口基地。

  以服务区域经济为自身发展前提

  北海市"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独特。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北海市时指出,北海开发区有大西南作为腹地,向外可以延伸很远,扇面宽,辐射广,这是北海开发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点,北海开发区"应成为云、贵、川、桂与东南亚以及海外联系的通道和口岸"。

  在北海市,不少人对1992年"千军万马到北海"的情景历历在目。这个城市的主干道,用"四川路、贵州路、重庆路、云南路、广东路、上海路、北京路……"命名,直观地展示着沿海城市海纳百川的开放气象;如今北海市各种风味的餐馆,南腔北调的口音,成为这个新兴移民之城的写照。

  "西南出海大通道"一直是北海最响亮的口号。除了与广西其他城市和贵、滇、川、渝等省市开展横向经济联系,为内地企业提供"走出去"的平台,北海市将土地成片开发获得的资金大量投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通讯、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自身发展与服务区域经济结合一起,实现了中央和广西提出的"北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南各省最便捷的对外海运港口"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特别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步伐的加快,北部湾再一次引起世人瞩目。广西成立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组成北部湾经济区,这个西部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区域成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北海市自觉融入区域发展,以园区经济为抓手,先后建立了市(县、区)工业园、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扶持做强银河科技、新未来等企业,引进了中国电子集团、永昶集团、冠德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为建设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北部湾硅谷"奠定基础,港口物流、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

  近年来,北海市还依托环境和资源优势,建立大学园区,建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职业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人才支撑和发展后劲。

  立足城市资源禀赋 坚持环境与产业和谐

  说起北海,最骄人的是空气质量:它有中国"城市天然氧吧"之称,负氧离子浓度为全国内陆重点监测城市平均值一倍以上,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它始终把"宜居"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全部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止使用煤、重油的禁燃区,可能造成污染的印染、制革、冶炼等项目被拒之门外;它将大量的财力花在环境整治和美化上,提出"还滩于大海,还滩于自然,还滩于人民",全部拆掉王牌景点银滩旅游度假区内的临海建筑,将其改造为免费的天然浴场,使每年数百万国内外游客惬意地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

  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环境与产业和谐的理念,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走过这样一条路,北海也有过困惑。作为旅游城市,在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中,一些重大工业项目"旁落",北海市一些干部群众不无失落感。"在大项目被视为等同于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时代,城市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不走‘先发展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路子,必须顶得住压力,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上海社科院一位专家对北海如是评价。

  200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年、2006年"中国10佳宜居城市",2007年"中国10大休闲城市"、"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10个城市";今年,北海市又成为广西惟一的地市级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宜居"成为北海市一张名片,每年吸引大量人员前来过冬,成为全国有名的"候鸟型"休闲度假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说:北海的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碧海银滩。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资源禀赋、最宜人居的滨海城市,北海的发展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探索适合城市自身特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北海的发展不仅要对现在负责,同时要对未来负责;不仅要对北海自己负责,同时要对"广西的北海"、"中国的北海"、"世界的北海"负责。

  北海开放历程的每一步,都得到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1990年,江泽民以"后起之秀,前途无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勉励北海;2002年,胡锦涛考察北海,对北海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北海市提出: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旅游休闲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抓好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生物制药、海洋开发、文化教育等产业,将北海建设成为综合实力更强,开放程度更高,自然生态更美,社会环境更佳,人民生活更富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北海走过的路并非毕直的,但在历史坐标上,这个城市的发展,印证着中国对外开放决策的正确,印证着科学发展观的日益深入人心,印证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完)

责编:雍莉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